
——创新生态圈联合 赋能低成本上云
杭州2025年9月25日 /美通社/ — 德勤、SAP、阿里云在2025云栖大会上宣布一项重大战略合作,三方将依托各自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服务、企业软件、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的核心能力,共建数字化生态联盟,联合启动”智企三百计划”(以下简称”该计划”)。这是三方在国内首次联合推出的集”云平台+企业级软件+专业服务”于一体的本地化端到端解决方案,旨在加速企业智能云规模化落地。该计划将优选20家行业客户作为首批服务对象,为其提供覆盖ERP云数字化导入规划、系统部署到持续运营的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核心系统百日上线,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达到”上得快、用得起、见成效”的落地结果。
当前,不少企业面临”不敢上云、不会上云、上不起云”的挑战。 “智企三百计划”是阿里云、SAP、德勤在中国市场首次实现平台(Platform)、产品(Product)、服务(Service)深度融合的标志性行动,也是三方率先将”云平台+ERP云+咨询实施服务”整合为本地化、标准化、可复制的”三位一体”的整合化本地解决方案。这一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模式聚焦中国市场企业上云过程中的实际痛点,通过生态协同打破技术、产品与服务之间的壁垒,从而实现基础设施到业务价值的全链路贯通,既能帮助企业构建智能云基石,也为该模式未来在ERP云领域向全球推广、向更多产品和服务领域推广奠定坚实基础。该计划首批聚焦消费品、制造、高科技等重点行业,助力客户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
该计划名称源于三大核心目标, 即:
百日冲刺:在发布后的百天时间内,三方将整合优势资源,协同发力,争取共同拓展20家适合ERP云产品特点的优质客户。
百万激励:三方联合投入,针对每家入选的优选客户,提供最高可达一百万人民币的资源支持,覆盖软件采购、云资源及实施服务等领域,多维度降低企业上云的门槛。
百日上线:聚焦高优先级业务场景,通过标准化模板,助力企业争取在百日内完成核心业务和功能可用,快速释放可衡量的业务价值。
平台赋能:阿里云——打造智能敏捷的本地云底座
作为全球领先的云服务商之一,阿里云将为参与企业提供补贴,依托其高性能、高可用的公共云环境,支持SAP Cloud ERP[ERP云]的快速部署与弹性扩展,确保安全合规与智能运维,实现”轻资产、快启动”。
软件引领:SAP——提供高标准核心Cloud ERP解决方案
SAP将提供SAP Cloud ERP软件许可针对本次市场活动的特殊优惠,并配套标准化部署模板,覆盖财务、供应链、销售等核心模块。系统内置全球最佳实践,支持多语言、多会计准则及GDPR等国际合规要求,助力企业实现管理标准化与高效出海。
价值共创:德勤——驱动端到端的价值实现
德勤依托全球领先的ERP实施方法论与深厚的本土化服务能力,提供从Cloud ERP战略规划、标准实施到灵活运维的全周期支持。通过业务流程重构与数据贯通,德勤协助客户力争在百日内实现关键场景上线,推动价值驱动的数字化转型。
德勤中国咨询全国主管合伙人戴耀华表示:”‘管理上云’是企业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必要条件。此次与SAP、阿里云联合推出‘智企三百计划’是三方首次将产品与服务深度融合,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端到端本地化解决方案。我们将多年沉淀的专业服务能力打包为可规模化复制的加速包,帮助企业真正实现‘上得快、用得起、见成效’。我们首批优选20家客户携手合作,后续还将积累成果,推出更多期‘三百计划’,复制到更多产品和服务领域。”
SAP大中华地区总裁原欣表示:”SAP Cloud ERP 是助力企业应对复杂环境与快速变化的‘压舱石’和‘加速器’。三方将SAP的Cloud ERP、阿里云的领先云平台以及德勤的实施服务有机结合,为中国客户打造可扩展、安全、智能、并契合本地业务需求的端到端解决方案。该方案将帮助企业以更低成本、更短周期完成数字化升级,实现敏捷高效发展,并在中国乃至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
阿里云首席战略官郑俊芳表示:”公共云是智能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阿里云将持续发挥在云计算、AI与安全合规方面的技术优势,联合德勤与SAP,为企业提供稳定、高效、低门槛的云上ERP解决方案。此次合作是生态联合、本地深耕的典范,推动企业从‘上云’迈向‘用好云’。”
“智企三百计划”不仅是技术整合,更是生态协同模式的创新。德勤、SAP与阿里云将以首批20家优选客户为起点,持续优化流程、沉淀经验,计划未来向更多行业与区域扩展,助力千行百业迈入智能云时代。戴耀华强调,德勤将持续发挥自身在战略咨询、技术实施与变革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携手SAP与阿里云共同打造开放、协同、共赢的企业智能云生态,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各行业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不断贡献德勤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所提及的 SAP 及其他 SAP 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关标识,均为 SAP SE 在德国及其他国家的商标或注册商标。更多商标信息和声明,请访问 https://www.sap.com/copyright。文中提及的其他所有产品和服务名称均为其各自公司的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