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文原载于网易科技,作者:袁宁。转载已获授权。
北京2025年5月20日 /美通社/ — “AI 实验的时代已经结束。企业竞争优势取决于量身定制的 AI 应用和可量化的业务成果。”
2025年Think大会后,IBM的首场国内深度技术沟通会上,IBM大中华区技术销售总经理、首席技术官翟峰再次重申其董事长、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2025Think大会上的发言。
在翟峰看来,企业已经从”是否使用AI”的阶段,进入”如何真正用好AI”的关键节点。过去一年大模型的热潮推动了智能化转型的愿景,但当下客户更关心的是:智能体能不能执行任务?能不能稳定复用?能不能带来真实的成本收益比?
IBM的答案,是基于平台化、工程化的企业AI Agent体系:不只是能对话的助手,而是嵌入流程、完成任务、可监控、可维护的”数字员工”。
这一体系由watsonx平台承载,构建了模型、数据、任务执行与管理的完整技术栈,目标是让AI真正”长”在企业系统内部,成为流程的一部分而非附加功能。
翟峰强调,企业级Agent不同于消费端的聊天机器人,它的关键是”动手能力”。企业系统中存在大量复杂的审批流、数据表、权限系统和业务规则,Agent如果无法理解这些”系统语言”,就无法完成任何有价值的任务。
IBM构建的架构分三层:上层是对话与交互,中层是任务拆解与行动逻辑,底层是与IT系统的连接与API调用,确保从”理解指令”到”完成动作”的闭环。
为了支撑这样的系统,IBM强化了watsonx的数据与任务平台能力。
IBM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数据与人工智能资深技术专家吴敏达指出,企业AI Agent真正的门槛不在前端建模,而在”系统内嵌”。
智能体不仅要能调用知识图谱与检索系统,还要具备跨平台、跨部门的能力。这就要求它必须具备规划任务、执行策略和对接异构系统的能力,”不只是懂语言,还要懂业务,懂流程,懂工具。”
watsonx平台通过对企业历史数据与系统接口的标准化管理,使Agent具备上下文理解与动作执行能力,在系统中自主规划工作流。
而要真正支撑AI Agent在企业中大规模、稳定运行,仅靠”技术能实现”还不够,工程体系必须随之完善。
IBM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自动化资深技术专家张诚在会上介绍了IBM构建的”AgentOps”体系——它不是简单的DevOps延伸,而是一整套适配Agent开发、部署、监控、治理的运行机制。
张诚表示,企业部署AI Agent常见的三个难点是:系统无法对接、任务无法评估价值、智能体生命周期难以管理。AgentOps的目的就是将智能体模块化、服务化,每一个Agent都有输入输出接口、行为日志、权限边界,可以像业务组件一样管理、复用与扩展。
在AgentOps的支持下,IBM还建立了”Agent能力目录(Agent Catalog)”,企业可以像搭积木一样选择通用能力Agent(如文档总结、报告生成)和行业特定Agent(如生产排程、设备故障诊断),结合低代码工具快速部署。
而通过统一的监控与策略引擎,系统可以对Agent的成功率、响应时间、调用频次进行分析,帮助企业进行效果评估与性能调优。
在Agent落地场景方面,IBM的实践也在不断聚焦产业链深处的”刚需任务”。
IBM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车库创新团队经理张珣表示,相比对话式产品,企业级客户更关心是否能够解决业务痛点。
她举了制造业的典型案例:某重工业企业在产线管理中存在大量设备巡检与文档记录需求,传统方式耗时耗力、合规风险高。IBM帮助其搭建了基于watsonx的设备巡检Agent,结合图像识别、语音输入和工作流系统,自动识别异常并填写记录,节省了超过70%的人力成本。
张珣强调,IBM的方法论不是一味推”超级智能”,而是打造”业务颗粒度合适”的中小型Agent,专注完成一个环节的任务,然后串联起来形成完整流程。
围绕Agent的产业价值,张珣表示,企业要真正看到AI带来的价值,关键在于明确三个层次:一是任务自动化的成本对比,二是对数据质量与流程标准化的倒逼作用,三是为未来更大规模的智能重构打下基础。
“Agent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企业数字化能力的延伸。它既是战术工具,也是战略投资。”张珣说道。
总结来看,IBM并未将AI Agent包装成某种玄奥前沿的未来技术,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平台能力、工程方法与行业案例,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Agent是企业重塑工作方式的工具,而不是追赶技术潮流的装饰。
关于IBM
IBM 是全球领先的混合云、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提供商,帮助超过 175 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从其拥有的数据中获取商业洞察,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并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金融服务、电信和医疗健康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超过 4000 家政府和企业实体依靠 IBM 混合云平台和红帽 OpenShift 快速、高效、安全地实现数字化转型。IBM 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行业云解决方案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了开放和灵活的选择。对企业诚信、透明治理、社会责任、包容文化和服务精神的长期承诺是 IBM 业务发展的基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ibm.com/cn-zh
媒体联络人
崔守峰,shou.feng.cui@ibm.com